搜索结果:找到“汪荣宝《论理学》”相关结果309820条
-
【期刊】 “新史学”理论及其历史书写——留日生汪荣宝史学成就论析
摘要:汪荣宝是新史学理论的奠基者之一,在留学日本期间,他发表了《史学概论》,对史学的性质、定义、特点和方法进行了阐释。此外,他还运用新的史学理念和史料来进行史学研究,发表史传文章;任教京师大学堂译学馆期间,编写了清史讲义。他的著述既有学术价值,又有现实关怀,显示出扎实的旧学功底和以史为鉴的治学旨趣。他的史学活动及成就,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新史学"阶段中国史学的状况。 -
【论文】 汪荣宝诗歌研究
摘要:在中国近代诗歌史的书写中,汪荣宝以学习李商隐的诗学祈向得到关注。学习李商隐,既承载着汪荣宝近代“西昆派”或“晚唐诗派”的归属问题,从而作用于落实汪荣宝的诗歌史地位,也呼应着汪荣宝诗歌内在的诗史精神。作为跨越晚清、民国的杰出人物,汪荣宝在众多历史事件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诗歌记录了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变迁,而近现代的历史变迁及随之动荡的汪荣宝宦海生涯也同时影响到汪荣宝诗歌的风格、情感。通过诗史互证剖析汪荣宝的诗歌精神,是贯穿汪荣宝诗歌研究的重点,也是文献搜集和文本分析双向诉求形成的难点。本文研究脉络的构建,以全方位呈现汪荣宝诗歌面貌为逻辑先导,按先后次序形成诗集概论、诗学思想、诗歌内容和诗史地位四重研究向度,兼顾汪荣宝诗歌的系年、辑佚、分期、题材、传播、接受等基本问题,除对学习李商隐这一标志性的诗学特质进行纵深的研讨以外,通过积极地变换视角,发掘汪荣宝诗歌对域外诗史、民国诗史和中日诗歌交流史的认知拓展价值,为以后由点及面的研究打下基础。 -
【论文】 汪荣宝历史教育思想研究
摘要:汪荣宝(1878—1933),字衮甫,号太玄,清末民国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历史教育家、诗人、外交官。汪荣宝历来重视历史学科和史学研究,曾留学期间就积极编纂教科书,希冀用西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培养学生,在京师译学馆任职期间广泛参考资料,自编教材《本朝史讲义》,后更名为《中国历史教科书》。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社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汪荣宝积极响应爱国、救亡的时代号召,投身于我国教育事业。对此,他不仅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还形成了深厚的历史教育思想。本文在详细研读有关汪荣宝历史教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将全面而深刻地论述汪荣宝的历史教育思想,希望以此能对今天的历史教育发展有所帮助。全文分为四部分:绪论作为全文开头的第一部分,主要以分析论文目前的研究现状、使用的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为主。第二部分追溯汪荣宝历史教育思想的渊源。根据当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家庭出身和游学经历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三部分论述了汪荣宝历史教育思想的内容。主要结合汪荣宝的史学思想和教科书的内容以及特点来探究他的历史教育思想内涵,具体包括历史教科书的组织和编写、历史教育的目的、历史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方面。第四部分探讨了汪荣宝历史教育思想的价值以及对当今历史教育的影响。通过上述的梳理进一步分析了汪荣宝历史教育思想的社会价值、近代价值以及他的历史教育思想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最后本文再对汪荣宝历史教育思想的特点做进一步总结,并揭示其历史教育思想对当今历史教育的启示。一是历史教育要注重本土化:要坚持外国借鉴与本土建设相结合;尽量在外来理论与传统文化之间找到契合点。二是历史教育要注重学科性:以历史自身为立足点,探讨历史教育的发展问题;历史学科要与其他学科之间相互联系。三是在历史教育中要重视阐发民族主义精神。 -
【论文】 汪荣宝与近代中日交流(1901-1931)
摘要:中国和日本作为一衣带水的东亚邻邦,两国间有着长达两千多年的交流历史。在近代以前的中日交流中,主要是以日本学习中华文明的单向交流为主,而至近代甲午战争之后,这种交流模式发生了逆转,开始转变为由中国向日本学习,并通过日本转手引进西方的知识和体制。在此期间,汪荣宝作为清末留日学生通过翻译日本著作积极向国内介绍西方思想文化。汪荣宝归国后作为清末立宪派重要成员,积极主张“以日为师”,参与了清末宪政改革。汪荣宝的改革思想、主张和理论都深受日本因素的影响。民国时期,在中日两国复杂而敏感的外交关系中,汪荣宝作为驻日公使参与了日本对华文化事业协定;参与了中日两国关于《中日通商行船条例》修订的谈判;负责了“济南惨案”的解决;还参与主持了万宝山事件的调查。汪荣宝在任期间还积极收集日方的各种情报,在处理对日问题上给中国外交部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并主动充当中日政府交涉沟通的桥梁。因此,汪荣宝对近代中国与日本在文化、思想、政治等领域的交流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从三个部分来论述汪荣宝对近代中日交流的促进作用: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汪荣宝作为学者如何推动近代中日文化交流;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汪荣宝作为改革之士对晚清中日宪政思想交流的促进作用;第三部分,主要概述了汪荣宝作为驻日公使为维系一战后的中日关系作出的努力和贡献。 -
【论文】 试论汪荣宝的宪政思想
摘要:汪荣宝是清末民初立宪派的核心人物之一。他虽出身官宦世家,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但在民族危亡和社会现实压力下,他能够冲破旧学的束缚,积极倡导立宪,为国家、民族寻找富强和独立之道。汪荣宝是对西方宪政理念进行较系统阐述的学者。清末留学日本期间,他所写的文章和翻译的著作都传播了宪政思想,对时人的宪政理念起了启蒙作用,有着深远的意义。汪荣宝的宪政思想主要包括:在对西方宪政的比较中,重视进化论思想、宣扬民权思想,此为其宪政实践的思想基础。强调宪法在宪政中的作用,清末参与草拟“李汪宪草”,民国私拟宪法草案,把宪法看作争取宪政的根据和实行宪政的保障。他在宪法中倡导权力分立和制衡,实践中要求加强政党制约政府的作用,把分权看作防止专制的有力的手段。 -
【期刊】 理学诗人汪莘考论
摘要:汪莘是南宋时期徽州极具艺术个性的理学诗人。汪莘高蹈天隐,却具狂士情怀,在用世与隐逸的冲突中,唯寄意自然才能安心。学者的哲思和诗人的妙想,使汪莘常常思出天表,神游太虚,诗歌呈现了奇特的想象世界和运转乾坤的超人形象。汪莘狂奇不俗,诗歌风格多样,或狂放奇伟,或高逸清奇,或自然奇新,为南宋诗坛吹来一股清鲜之风。 -
-
-
-
-
【期刊】 汪荣宝与北京政府后期的中日商约交涉
摘要:北京政府的修约实践及努力,是近代中国反对不平等条约斗争史上的重要一环.北京政府时期以中比商约期满为契机,掀起了与各国修改商约的外交浪潮,其中尤以中日商约交涉最为当时舆论瞩目.驻日公使汪荣宝几乎见证了中日改订商约交涉的全过程,特别是在北京政府后期进行的中日商约谈判中发挥了建设性的作用,推动商约交涉迈出实质性的步伐.但是,日本方面的一味拖延,以及交涉中中国自身存在的种种局限,严重制约了商约交涉的进展. -
【期刊】 1924年重征奢侈品税风波——读汪荣宝手札
摘要:汪荣宝,历经清末、北洋、民国时期的改良派人物、职业外交家,尽管已淡出人们的视野,但笔者最近读到苏州市档案馆馆藏一通汪氏的手札,又对其与1924年日本发生的重征奢侈品税风波产生好奇。汪荣宝出身于官宦世家,是集学识、才情、品貌、气质于一体的青年才俊,汪家在苏州是响当当的名门望族。汪荣宝的祖父汪亮钧担任过镇江训导,这个官位在清朝大约属于从七品,辅佐镇江知府负责教育方面的事务,相当于今日的教育局局长。尽管汪训导的职务不高,但教育儿子颇有
三亿免费文献,扫码轻松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