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找到“汪丹丹”相关结果263条
-
【专利】 一种分体组合式小型实验室冷却液循环装置
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体组合式小型实验室冷却液循环装置,包括密封的储液容器、置于所述储液容器中的冷却液、循环水泵、实验装置和散热水排;所述储液容器、循环水泵、实验装置和散热水排均是可拆卸组合的独立结构且通过连接管连接;所述储液容器的冷却液回液管连接所述散热水排的出液口,所述储液容器的冷却液出液管连接所述循环水泵的进液口,所述循环水泵的出液口连接所述实验装置的进液口,所述实验装置的出液口连接所述散热水排的进液口;所述储液容器体积为0.5~50L,所述散热水排采用金属材质。该循环冷却装置成本低、体积小、低功耗、安全系数高、适于实验室使用;该装置各部分采用了分体式结构,可自由组合以适应不同的需求,方便灵活。 -
【专利】 一种纯电动汽车四驱底盘测功系统
摘要:本发明涉及汽车测试领域,公开了一种纯电动汽车四驱底盘测功系统,包括测试台、滚筒装置、功率测试组件和震动台;测试台上设置滚筒装置、功率测试组件和震动台;功率测试组件包括异步发电机和变频器,变频器通过电线连接异步发电机,异步发电机通过传动轴连接滚筒装置;滚筒装置包括第一滚动辊、传送带、第二滚动辊、摩擦带和升降轴;震动台由四个冲击装置和置物板组成。本发明通过传送带与摩擦带的配合,来控制整个滚筒装置的传动摩擦系数,方便模拟不同的场景;通过震动台的设置,继续对震动情况下的待测电动汽车的其他数据进行采集,具有良好的模拟效果;通过散热装置的设置,将滚筒装置运行时所产生的热量进行散发,减少了过热所带来的影响。 -
【论文】 基于控制消毒副产物的高铁酸钾消毒试验研究
摘要:消毒作为饮用水处理过程中的最后一道屏障,对饮用水健康至关重要。氯消毒依然是水厂最常用的消毒方式。随着经济的发展,水源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导致水中微生物和有机物质增多,单独氯消毒工艺不能满足饮用水健康要求。高铁酸钾作为一种新型药剂,集氧化、絮凝、除臭、杀菌、除藻等于一体,不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是一种绿色多功能水处理剂,高铁酸钾用于饮用水处理,对饮用水安全及消毒工艺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以济南雪山水厂滤后水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高铁酸钾对细菌和总大肠菌群的灭活效果,并研究了高铁酸钾对水中有机物以及氯消毒副产物的控制效果。试验研究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1)采用平板计数法和多管发酵法研究了消毒剂投加量、pH、反应时间对细菌和总大肠菌群灭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反应时间一定时,细菌和总大肠菌群灭活率随高铁酸钾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当投加量为1.5 mg/L时,细菌总数已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细菌总数≤100 cfu/mL”的要求,当投加量为3 mg/L时,大肠杆菌灭活率达到100%;当高铁酸钾投加量和pH一定时,两种菌的灭活率均随pH的升高而降低,说明酸性条件下高铁酸钾的强氧化性更有利于微生物的去除;当高铁酸钾投加量、pH一定时,两种菌的灭活率均随反应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在反应时间2 min时剩余细菌总数已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反应时间在15 min内即可将细菌去除到一个稳定且较高的水平,总大肠菌群在反应15 min时灭活率达到100%。(2)进行了高铁酸钾消毒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细菌和总大肠菌群灭活率与高铁酸钾投加量符合Chick定律,拟合方程式分别为-ln(N/N_0)(28).10212c(10).27770、-ln(N/N_0)(28).10773c(10).26975;细菌和总大肠菌群灭活率与反应时间拟合方程式分别-ln(N_t/N_0)(28).3866(10).0083x-0.002x~2、-ln(N_t/N_0)(28).3353(10).0357x-.0015x~2。(3)研究了高铁酸钾对水中有机物指标TOC、UV_(254)的去除效果,以及高铁酸钾氧化后水样各组分荧光强度变化,结果表明,TOC随高铁酸钾投加量的增加逐渐降低;UV_(254)随高铁酸钾投加量的增加逐渐上升;水中有机物荧光峰主要有色氨酸类、富里酸、腐殖酸类物质,其随高铁酸钾投加量的增加都呈不同程度的降低。(4)单独氯消毒确定消毒副产物生成势(DBPsFP)研究表明,当氯投加量为5 mg/L,反应时间72 h时,三卤甲烷和卤乙酸生成量达到最大值,为保证水中余氯浓度在5 mg/L左右,选取了氯投加量为10 mg/L,反应时间72 h的消毒副产物生成量作为DBPsFP。(5)采用吹扫捕集GC-MS法和GC-ECD法研究了高铁酸钾投加量、pH、有机物浓度、氨氮、Br~-浓度对THMFP和HAAFP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铁酸钾能显著控制THMFP,而对HAAFP反而有促进作用;THMFP随pH的增加整体呈上升趋势,HAAFP随pH的增加整体呈下降趋势,酸性条件下,卤乙酸生成较三卤甲烷占优势,碱性条件下相反;THMFP和HAAFP随TOC浓度的增加基本呈直线上升,且THMFP大于HAAFP;高铁酸钾氧化含氮有机物使得水中氨氮浓度升高,氨氮的存在对消毒副产物具有一定的控制效果;THMFP随Br~-浓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其中,CHCI_3生成量逐渐降低,CHBr_3升高明显,CHBrCI_2与CHBr_2CI也有所增加,HAAFP随Br~-浓度增加逐渐降低。 -
【论文】 论网络舆论监督与司法审判的冲突与协调
摘要:互联网技术推动了新兴媒体的盛行,当代社会步入了网络时代。网络不仅是全方位展现法院工作的重要载体,而且是最重要的民意表达形式。网络舆论是一把双刃剑:理性的舆论监督会对司法审判产生积极影响;非理性的舆论监督会对司法审判产生消极影响。随着网络舆论影响司法审判的作用越来越强,二者之间关系问题日渐凸显,全社会开始高度关注这一问题。基于此,探讨网络舆论监督与司法审判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对改进我国当前的法院审判工作有着积极意义。本文通过五个部分,对“网络舆论监督与司法审判冲突与平衡”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第一部分对网络舆论的相关理论进行概述。文章界定了网络舆论的内涵,介绍了网络舆论的四个特征以及三种监督形式。第二部分分析了网络舆论监督对司法审判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第三部分深入的分析了二者相互冲突的表层原因和深层原因。第四部分介绍了国外的模式。文章重点介绍了英国、美国和德国协调网络舆论监督和司法审判的先进制度,为我国平衡二者关系提供借鉴。第五部分为网络舆论监督与司法审判冲突的协调。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文章从制度、法院和网络新闻媒体这三方面着手,为我国网络舆论监督与司法审判的平衡发展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 -
-
【期刊】 集束化管理对老年髋部外伤患者跌倒坠床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对老年髋部外伤围手术期患者跌倒、坠床的影响;方法:对2015年1月-2018年1月医院骨科收治的140名老年髋部外伤手术患者;采用集束化管理方法记录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份及出院后3个月发生跌倒/坠床的病例数;经集束化管理后记录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份及出院后3个月发生跌倒/坠床的病例数;对比两组数据观察发生跌倒/坠床的频率是否下降;结果: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份发生跌倒/坠床事件的频率较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份的5例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集束化管理明显降低患者跌倒/坠床的风险;大大提高了患者的住院质量;促进疾病愈合;是一种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法; -
-
【期刊】 小麦根际产ACC脱氨酶细菌种群的多样性研究
刊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汪丹丹 ; 盛浩 ; 李海超 ; 刘西平 关键词:根际细菌 ; 种群多样性 ; 小麦 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年份:2017摘要:[目的]对杨凌和长武两地小麦根际土壤中能产生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细菌的多样性进行调查比较.[方法]以ACC为唯一氮源从小麦根际土壤中富集和纯化产ACC脱氨酶细菌,使用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富集产物进行多样性检测,构建16S rDNA基因克隆文库,对所分离的产ACC脱氨酶细菌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利用R语言绘图,对两地区该类细菌群落结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长武地区小麦根际土壤2个样品中优化后的序列共计55 715条,基于97%的相似性被划分为35个OTU,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1.43和0.6,Simpson多样性指数为0.380 5和0.773 7,经系统发育分析,主要隶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iaceae)、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乳球菌属(Lactococcus),所占比例分别为73.26%,15.86%,4.03%,3.26%和1.87%.杨凌地区小麦根际土壤2个样品中优化后序列共计34 044条,基于97%的相似性被划分为37个OTU,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2.21和2.38,Simpson多样性指数为0.181 7和0.140 4,经系统发育分析,主要隶属于肠杆菌属(Enterobacteriaceae)、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所占比例分别为37.66%,23.51%,14.90%,9.07%和5.80%.[结论]杨凌、长武地区小麦产ACC脱氨酶根际促生细菌的种类有部分重叠,但丰度差异较大,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一定程度的地缘隔离,调查结果可用于指导产ACC脱氨酶根际促生菌的资源开发及施用效果研究. -
-
-
-
【会议】 烟碱类杀虫剂对小菜蛾ATPase活力的抑制作用
作者:汪丹丹 ; 林钰婷 ; 柏连阳 ; 周小毛 关键词:小菜蛾 ; ATP酶 ; 吡虫啉 ; 噻虫嗪 ; 呋虫胺 机构:湖南农业大学农药研究所 ; 湖南农业大学农药研究所 ;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年份:2012摘要: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属鳞翅目菜蛾科,是一种世界性的、为害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由于一直依靠化学防治,小菜蛾已对现市场上常用的50余种杀虫剂产生了抗性,传统杀虫剂主要是通过天然活性化合物模拟、随机合成和类推合成等途径进行开发,没有很好地利用物种间药剂靶标的差异,通常以乙酰胆碱酯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等酶系作为药剂普遍的作用位点,导致害虫极易产生抗药性和交互抗性。鉴于AT-Pase是昆虫生理活动中神经调节重要酶之一,在小菜蛾的生长生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故有可能是小菜蛾控制中的一个重要作用靶标,寻找有效的抑制剂,通过抑制小菜蛾体内ATPase活力,使其持续兴奋或使其丧失防御能力从而间接达到合理控制害虫的目的。为明确烟碱类杀虫剂对小菜蛾体内ATPase活力抑制作用,本实验通过对小菜蛾神经系统的T-ATPase的离体性质研究,表明T-ATPase反应的适宜pH值为7.4;适温为35~40℃;底物ATP最适浓度为0.3mmol/L;ATP的米氏常数(K_m)为0.151mmol/L,最大反应速度(V_m)为0.676μmol/(mg·h)。在药剂浓度0.1×10~(-3)mol/L下比较测定3代不同代表性烟碱类杀虫剂对ATPase的抑制作用,3种烟碱类杀虫剂对离体ATPase活性抑制顺序为:噻虫嗪>呋虫胺>吡虫啉;对小菜蛾T-ATPase抑制率分别为72.86%、64.31%、63.32%。然后采用酶活力测定方法分别用浓度为25mg/ml、12.5mg/ml、6.25mg/ml和3.125mg/ml 3种烟碱类杀虫剂处理小菜蛾4龄幼虫提取的ATP酶液,测定ATPase活力变化。结果表明,吡虫啉、噻虫嗪和呋虫胺处理浓度均为3.125mg/ml时AT-Pase活性最高,分别为3.04 U/(mgprot·h)、6.69 U/(mgprot·h)和12.84U/(mgprot·h)。该实验明确了不同构型烟碱类杀虫剂对小菜蛾T-ATPase靶标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为今后以该酶为靶标的新型害虫控制剂和相关杀虫剂的毒理机制提供依据。
三亿免费文献,扫码轻松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