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找到“朱良志”相关结果365条
-
【期刊】 观莲花不落 品真性不阿——读朱良志《南画十六观》
摘要:《南画十六观》,北京大学出版社版,平装178.00元,精装298.00元在世界美术史的经典图景当中,"文人画"这个概念似乎很难寻找它的位置:它不是由画材、题材、风格或是任何一种清晰明白的类别所限定的。然而,这种在中国存在了一千年的艺术类型,却在它生长的每一个朝代,接受着那时最负才气的画者的朝圣和赋彩。文人画,它生发的魅力 -
-
【期刊】 生命的真性——朱良志美学著述一瞥
摘要:一部人文佳作的妙处,不仅在于雅洁的文字所散发的诗意,不仅在其条陈清晰、阐释深刻和意蕴丰富,也不仅在作者博览群书含英咀华的功夫,为渴望深究的读者开显了更多的经典。更令人着迷的是,一本佳作,往往将我们从有限的当下带入无限的、悠然浩渺的高远,"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使我们以生命的真性,对历经的苦痛,能从容地消受,对明天的生活,又淡然地欣盼。朱良志先生是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是国内研治中国美学的卓然大家。他关于中国艺术哲学与绘画 -
-
-
-
【期刊】 朱良志《中国美学名著导读》中孙过庭《书谱》一节读后
摘要:在我的学习过程中,很多书向来都没有读完过,更谈不上再读,这是真话。因为它打动不了我,当我看到书里出现的好多问题时,让我无从下手,说实话,现在好多出版的书真不敢苟同,甚至误人子弟。可是他们的书还是照样写、照样出版,越来越多。 -
【期刊】 中国传统美学的内在精神与当代美学发展的困境——朱良志教授访谈录
摘要:曾几何时,美学是我国学术界、艺术界乃至整个文化思想界的热点话题,谈论美学、探讨美的真谛也曾经是社会上流行的语汇,但上世纪的几次美学热的余温似乎并不能掩盖如今美学研究的沉寂状态。如何看待20世纪以来中国美学的发展历程,如何体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精神,如何面对美学学科的当代困境和未来走向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困扰当代美学学人的基本问题。朱良志先生长期从事中国美学思想资源的挖掘与阐释工作,对中国艺术有深厚而独到的见解。他提倡研究中国文化要因其固然,提出中国美学是生命超越的美学等重要理论。他指出,中国传统美学的智慧可以给现代人以启发,可以帮助个体安顿心灵、超越感性与欲望。他对中国美学、中国艺术精神的揭示为当代美学研究打开了新的理论视角,丰富和深化了美学理论,为美学的发展指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
【期刊】 朱良志VS刘墨——朱良志、刘墨谈《南画十六观》:文人画的智慧
摘要:主持语:今天走进对话的两位先生都是国内知名的学者,刘墨先生还是一位画家。双方以他们的学识以及对中国文人画的理解,展开了对话。他们认为,中国文人画的艺术表象背后承载了画家丰富的心灵世界。它是人的真性对于有限时空的超越,也是对于自我的确认与表达。美学与心性结合是中国文人特有的对于自身的体认方式。 -
-
【期刊】 朱良志VS刘墨——朱良志、刘墨谈《南画十六观》:文人画的智慧
摘要:主持语:今天走进对话的两位先生都是国内知名的学者,刘墨先生还是一位画家。双方以他们的学识以及对中国文人画的理解,展开了对话。他们认为,中国文人画的艺术表象背后承载了画家丰富的心灵世界。它是人的真性对于有限时空的超越,也是对于自我的确认与表达。美学与心性结合是中国文人特有的对于自身的体认方式。 -
【期刊】 性灵对话——读朱良志《南画十六观》
摘要:西方人最初看中国山水画时非常惊讶,因为他们几乎分不清楚那些最杰出的作品在风格上有什么不同。同样波斯、印度的宫廷绘画也是长时间内保持一种"雷同"的风格,这让他们觉得东方绘画就和东方文明一样处于一种似乎永恒的停滞之中。相比于此,从达芬奇到安格尔,到德拉克罗瓦,到库尔贝,到莫奈,到毕加索,风格上的变化更替就像老人额头上的皱纹一样明晰。
三亿免费文献,扫码轻松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