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找到“晋中盆地新裂陷”相关结果72094条
-
-
-
-
【期刊】 晋中盆地构造变形与地裂缝活动GPS监测分析
刊名:上海国土资源 作者:瞿伟 ; 张勤 ; 王庆良 ; 王利 ; 张双成 关键词:晋中盆地 ; 地壳构造应变场 ; 地震 ; 地裂缝 ; GPS形变监测 机构: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 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 年份:2012摘要:基于"数字地震网络工程"2007~2010年GPS监测数据,获取了晋中盆地现今地壳形变特征,并进一步利用椭球面块体应变模型研究了晋中盆地现今地壳应变场特征,据此分析了其与地质灾害发生的内在关系,揭示了盆地内地质灾害多发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晋中盆地现今地壳整体朝南东向运动,在盆地中部清徐—太谷区域表现出明显的拉张运动;晋中盆地现今地壳应变场整体以NW-SE向拉张为主,其中清徐—太谷、介休是应变高值区也是地震、地裂缝灾害多发区,最大主张应变量达1.8×10-6/a,且区域拉张应变方向与地裂缝呈近似垂直关系,进一步证实了晋中盆地地裂缝的强构造属性。 -
【期刊】 山西断陷盆地地裂缝特征分析
摘要:山西断陷盆地是我国地裂缝最为发育、破坏性最强、区域特点最典型的地区之一。本文从山西断陷盆地地裂缝的分布规律、发展历史、活动规律、地质构造属性等角度,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以揭露地裂缝与人口密度、地下水开采、地面沉降、新构造运动、断裂(断层)构造等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山西断陷盆地地裂缝的特征。 -
【期刊】 济源凹陷中、新生界盆地恢复
刊名:内蒙古石油化工 作者:卢新莉 关键词:济源凹陷 ; 盆地恢复 ; 剥蚀厚度 ; 原始沉积厚度 机构: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年份:2012摘要:济源凹陷位于华北盆地西南端,为一中、新生代叠合盆地。由于对中生代晚白垩系以及早第三纪原始地层的沉积厚度认识不到,影响凹陷油气成藏、资源潜力以及勘探目标评价和选择。通过研究表明:①济源凹陷早第三纪末期存在一期明显的剥蚀作用,剥蚀厚度具有由西南到北东方向逐渐变小的变化特征;②现今凹陷内白垩系"残留"地层的原始厚度与西承留剖面原始沉积厚度基本一致,表明现今凹陷内白垩系"残留"地层基本上为原始地层厚度,晚白垩纪时期济源凹陷不存在一期大规模的抬升剥蚀作用。 -
【期刊】 塔里木盆地新元古代裂谷盆地层序样式
刊名:地质学报 作者:姜海健 ; 陈强路 ; 杨鑫 ; 储呈林 关键词:新元古代 ; 南华—震旦系 ; 雪球事件 ; 裂谷盆地 机构: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年份:2017摘要:塔里木盆地是位于Rodinia超大陆边缘的小陆块,随着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裂解,在塔里木盆地周边和内部形成了大量裂谷盆地,通过对裂谷体系的演化和地层充填特征研究,对认识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按照盆地动力学、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等理论为指导,以露头、钻井和地震剖面为基础,进行不整合面、层序地层和沉积相研究,探讨层序样式及控制因素,分析塔里木盆地和扬子盆地裂谷演化过程的差异.塔里木盆地新元古代南华系—震旦系为1个一级层序,由两个一级不整合界面限定——Td(南华系/前南华系基底)和T1(震旦系/寒武系),其中Td界面为塔里木运动导致,即新元古代早期—中期Rodinia大陆裂解作用开始,而T1界面与塔里木板块内部表现为垂直上升作用的柯坪运动有关.按照裂谷盆地演化的三个阶段——快速裂陷期、稳定沉降期和裂谷萎缩期,分为3个二级层序.快速裂陷期为二级层序SQ1,发育大量小型地垒—地堑盆地,水体由浅变深,发育滨浅海相—河流—三角洲等沉积;稳定沉降期为二级层序SQ2,盆地连通性加强,形成统一的盆地,发育滨岸—三角洲—浅水陆棚—盆地相;裂谷盖处于裂谷萎缩阶段,受地幔柱冷却,地壳回弹影响,断裂活动减弱并逐渐停止,地层向隆起上超,地层分布范围广,主要发育碳酸盐岩台地相,该阶段构成二级层序SQ3.受到海平面变化、冰川和气候等因素控制,发育13个三级层序,其中冰期发育冰碛岩盖帽碳酸盐岩的一类特殊三级层序.南华纪末期的Marinoan冰期是全球冰期事件,相应在中国南方扬子地区发育典型的南沱组冰碛岩和陡山沱组白云岩的组合,而塔里木盆地库鲁克塔格地区为特瑞爱肯组冰碛岩之上直接覆盖了扎摩提克组的粉砂岩地层,不发育盖帽碳酸盐岩.这和裂谷体系演化有关,塔里木裂谷盖形成的滞后了约70Ma,冰碛岩沉积之后,水体快速加深,碎屑物质供给充足,没有适合碳酸盐岩的生长环境.通过新元古代裂谷盆地的结构样式和层序地层研究,对认识新元古代构造、沉积环境,和烃源岩、储层的分布等具有重要在指导意义,而不同盆地之间大陆裂解响应过程的差异也是值得深入研究问题. -
【期刊】 沁水盆地晋中地区构造特征及圈闭评价
刊名: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作者:王付斌 ; 王博 ; 董志刚 ; 赵俊兴 关键词:晋中区块 ; 地震资料解释 ; 圈闭评价 ; 有利区带 机构:中国石化华北分公司 ; 中国石化华北分公司 ;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 ; 天骏电器公司 ;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年份:2017摘要:在构造演化、井震结合、二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的基础上,分析沁水盆地晋中区块断裂特征。通过工区断裂分布及组合、构造背景及演化,确定主干断层,将晋中区块划分为晋中断陷、太谷斜坡、太谷凸起、榆社斜坡、武乡凹陷五个构造单元。编制并研究构造图,分析圈闭要素。综合研究后认为,工区内成藏的有利区带在榆社斜坡构造带上,为盆地后续的勘探开发工作提供借鉴。 -
-
【期刊】 渤海湾盆地莱州湾凹陷新生代盆地演化
刊名:地质学报 作者:黄雷 ; 王应斌 ; 武强 ; 王强 关键词:莱州湾凹陷 ; 构造演化 ; 郯庐断裂 ; 应力场转换 机构:中国海洋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 中国海洋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西北大学 年份:2012摘要:利用莱州湾凹陷及其围区现有的地震、钻井等勘探资料,通过地层展布特点分析、构造恢复、单井埋藏史-沉降史分析等手段,对凹陷的新生代构造演化进行了详细研究。对地层与构造的研究分析发现,新生代存在两期构造应力场变革对莱州湾凹陷的形成演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即沙三期前后应力场转换(40Ma左右)与古近纪、新近纪之间的应力场转换(20Ma左右),其中前者与郯庐断裂由左旋转为右旋这一事件相耦合,而可能与之具有一定内在联系。对于盆地性质的分析认为,莱州湾凹陷并非典型的右旋走滑拉分盆地,而是受走滑作用影响的以伸展作用主控的裂谷盆地,其中沙三期之前可能为左旋走滑影响下的断陷盆地,而之后则为右旋走滑作用改造下的断陷-坳陷盆地。综合分析后,最终将凹陷在新生代的演化分为断陷期(孔店-沙四期—沙三期)、断拗期(沙二-沙一期—东营期)、坳陷期(东一期—馆陶期)、新构造活动影响期(明化镇期至今)4个阶段。 -
【期刊】 晋中盆地夏玉米复播的可行性分析
摘要:以晋中盆地介休地区为例,通过对晋中盆地介休地区1983~2010年光、温、水资料统计整理,证明气候变暖的事实,并通过2011年在介休地区进行冬小麦和夏玉米的复播试验研究夏玉米复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晋中盆地的气候条件能够改变原有的种植制度,进行夏玉米复播作业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在晋中盆地的平川区水浇地可进行全面推广,达到充分利用丰富热量资源提高农作物产品的产量、增加农民效益,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
【期刊】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裂陷期断裂结构与演化特点
刊名:热带海洋学报 作者:张九园[1,2] ; 孙珍[1] ; 郑金云[3] 关键词:白云凹陷 ; 断层结构 ; 控凹断层 ; 裂陷期 ; 拆离断层 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 ; 510301\中国科学院大学 年份:2016摘要: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地处南海北部深水陆坡区, 经历了古近纪两幕裂陷作用, 新近纪裂后沉降作用和中中新世以后的构造活化作用, 形成了多期继承性和新生性的断层系统。文章首先按剖面形态将裂陷期断层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板式断层, 通常只断穿T60、T70 和T80; 第二类为铲式断层, 断穿包括Tg 在内的较多层位; 第三类为拆离断层, 断穿Tg 层位, 垂向断距较铲式断层更大。然后, 利用高精度二维和三维地震剖面对白云凹陷南缘控凹断层的组合样式、活动性及演化史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在白云凹陷西南部发育雁列式断层组合, 雁列式断层组合中的铲式断层之间通过发育连接断层(板式断层), 调节变形或位移而保持区域伸展应变守恒; 白云凹陷中部大型断层存在平行发育关系, 4条铲式断层首先发育, 同步运动, 其中最靠近凹陷的一条活动速率最大, 板式断层在其断块之上后期发育; 而在白云凹陷东部的南侧边缘发育有低角度拆离断层, 在拆离断层上盘高角度旋转断块呈多米诺式排列, 下部整体滑移。在剖面活动性分析基础上文章探讨了其成因机制, 为白云凹陷油气勘探提供参考。
三亿免费文献,扫码轻松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