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找到“挪用资金罪”相关结果22826条
-
-
-
【期刊】 挪用资金罪中客体研究
摘要:挪用资金罪的犯罪对象是资金已无争议,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代替货币行使交换功能的等价物越来越多、货币已不再等价于实实在在的物,债权、股权、票据、甚至虚拟货币都可以兑换现金,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而挪用债权是否可以构成挪用资金罪,理论上有很多争议,笔者从挪用资金罪的客体出发,对挪用债权的行为应分情况进行划分。 -
【期刊】 保护企业家需立法重构挪用资金罪
摘要:2016年11月27日;新华社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下称《意见》);指岀:“坚持有错必纠;抓紧甄别纠正一批社会反映强烈的产权纠纷申诉案件;剖析一批侵害产权的案例;”就保护产权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也先后颁布了《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切实加强产权司法保护的意见》《关于依法妥善处理历史形成的产权案件工作实施意见》等文件;提出依法妥善处理产权案件; -
【期刊】 本案应定挪用公款罪还是挪用资金罪
刊名:《卷宗》 作者:周勇飞 关键词:挪用资金罪 ; 挪用公款罪 ; 土地补偿款 ; 社区财务 ; 个人账户 ; 国土资源局 ; 晋安区 ; 被告人 机构: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人民检察院 ;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人民检察院 年份:2015摘要:被告人陈某于2011年至2012年担任福州市晋安区某街道红星路社区宣传委员、综治办主任。2011年,因晋安区新建学校,政府征用该街道几个村居、社区土地,同年晋安区国土资源局将乌山孟居、红星路社区土地补偿款一起拨付到乌山孟居。2011年12月,被告人陈某利用职务便利,到乌山孟居支取该笔土地补偿款191430元,存储于个人账户中,用于个人炒股、偿还个人到期贷款。2014年2月,被告人陈某得知检察机关调取红星路社区账务资料后,将100000元现金交到社区财务,剩余91430元至案发时未归还。 -
【期刊】 挪用资金罪中“归个人使用”的教义学诠释
摘要:与挪用公款罪相比;挪用资金罪的“归个人使用”具有独特的内涵;其独特性源于该罪的规范目的;即维护“私法领域中的身份契约制度规范”的有效性;只有违反身份契约制度规范的“个人决定”;才能损害身份契约制度规范的有效性;才能凸显挪用资金罪的不法;“个人决定”是“归个人使用”要件的题中之义;是挪用资金罪中重要的归责依据;挪用资金罪的“归个人使用”是指;个人决定将本单位资金供本人、亲友等自然人或者其他单位使用;并具有“以个人名义进行的”或者“以单位名义进行;谋取个人利益的”情形; -
【期刊】 职务侵占罪与挪用资金罪的界限
摘要:各犯罪行为之间经常有交叉、交互的现象,在外在表象上很容易混淆此罪和彼罪。正确区分职务侵占罪与挪用资金罪,准确界定犯罪行为性质,对于发挥刑法打击犯罪和维护社会正义有重要作用。 -
-
-
【期刊】 挪用资金罪:企业家绕不开的坎?
摘要:不少企业家都说"公司的钱就是我的钱,我使用很正常",他们对被起诉表示不解、很苦恼。但毫无疑问,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原因在于,依据中国的法律,公司是独立的法人,拥有独立的财产权,并非创始人可以随心所欲使用的个人财产,侵犯公司财产需负相应责任直至法律责任 -
【论文】 挪用资金罪认定中的疑难问题研究
摘要:笔者作为一名基层检察干警,曾接触和办理多起挪用资金犯罪案件。办案过程中,笔者发现挪用资金罪的认定上存在诸多疑难或者争议问题,值得深入研究。遗憾的是,我国刑法理论界、实务界对挪用型犯罪的研究多集中在挪用公款罪上,挪用资金罪则备受冷落。有鉴于此,以“挪用资金罪认定中的疑难问题研究”为毕业论文选题,立足于挪用资金罪的刑法规定及相关司法解释,以实务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疑难问题为切入点,进行总结、梳理和探讨,以期对司法实务提供有益的参考。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了挪用资金罪行为主体的界定。重点分析论述了一人单位投资人、私企业主、合伙人、劳务人员等特殊主体能否成为本罪犯罪主体的观点和依据,提出了司法实务中把握行为人身份的思路。第二部分探讨了挪用资金罪犯罪对象的界定。通过对“资金”的内涵与外延加以阐述,分析论证特殊物在某些条件下认定为“资金”的合理性。第三部分探讨了多次挪用资金在不同情形下犯罪金额如何计算的问题。第四部分探讨了挪用资金罪中“营利活动”的界定。通过对“营利活动”内涵加以阐述,讨论挪用资金借贷、目的变化的营利活动、不直接产生利润的营利活动等5种情形,从而解决特殊情形下“营利活动”的认定问题。第五部分探讨了挪用资金罪中“非法活动”的界定。讨论了这里的“非法活动”内涵应包括犯罪行为以及一般违法活动,但应限于活动本身而非行为人身份导致的违法。同时对容易被忽略的前因行为与非法活动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第六部分探讨了挪用资金罪中“归个人使用”、“三个月未还”方面的问题。着重讨论了“归个人使用”与“营利活动”、“非法活动”的关系以及“三个月未还”的起止时间点的司法认定。 -
【论文】 挪用资金罪司法认定的疑难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企业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挪用资金罪成为了经济犯罪案件中非常常见的犯罪。目前,此类犯罪正朝着涉案金额巨大化,犯罪主体智能化、广泛化,犯罪手段复杂化,犯罪形式多样化等方向发展,给公安机关打击惩治犯罪带来诸多新的挑战。鉴于以上原因,本文通过选取司法实践中关于挪用资金罪的一个具体案例,围绕挪用资金的刑事认定问题,重点分析对“非法占有的目的”的认定,挪用资金行为与职务侵占行为的区分的刑事认定疑难问题,以期为司法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借鉴。本文有摘要、绪论、正文三部分构成,而正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案情简介与争议焦点。第一部分主要对本案的基本案情作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同时对本案的争议焦点作了分析。第二部分:案件的定性与法律适用。该部分围绕本案的争议焦点,对各争议焦点产生的不同观点进行分析,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第三部分:对本案的评价与思考。该部分对本案的事实与争议焦点进行总结,提出自己的观点,以期对挪用资金罪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提出几点思考。
三亿免费文献,扫码轻松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