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找到“人口城镇化”相关结果109035条
-
【期刊】 苏州人口城镇化对策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实现了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2013年,苏州城镇化水平达到72.3%,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指标,意味着苏州进入城镇化发展的高水平后期发展阶段,未来所面临的矛盾与以往完全不同。站在新的起点上,走苏州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对率先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苏州人口城镇化的对策是在对苏州城镇化充分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 -
-
【期刊】 户口迁移与户籍人口城镇化
摘要:户口迁移是真正意义上的迁移,并与城镇化密切相关.文章通过对2013年全年户口迁移业务的数据分析,系统考察中国人口的户口迁移现象以及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研究结果显示:户籍制度改革无法惠及所有人群,需要利用公共服务的全覆盖来弥补政策的不足;三类大城市城镇户口的准入门槛相对较高并呈现出精英化倾向,大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的方向应当在严格控制人口数量的前提下,向中低文化程度的劳动者有序、适当开放;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户口对于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严重不足,为促进户籍人口城镇化,应该将一批有潜力的中小城市做大、做强;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关键环节在于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妥善安排,在此过程中要防止“半城镇化”现象的出现. -
-
【期刊】 西部地区人口城镇化质量研究
摘要:立足新型城镇化的"人本"视角,从人口、消费、教育、就业等八大方面,构建了包含26个基本指标的西部地区人口城镇化质量测评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5年人口城镇化质量做出实证测评.研究表明,西部地区人口城镇化质量差异较大,且呈现明显的区域聚类特点;各省份均有不同的发展特色;教育经济和产业医疗是决定西部地区人口城镇化质量的先决因素,人居环境与人口潜力是衡量各省份后期城镇化质量的关键.因此,提升人口城镇化质量应当把教育、经济与就业因素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同时不能忽视人居环境与人口增长. -
-
【期刊】 安徽省人口城镇化率预测
摘要: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经济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非线性饱和状态是人口城镇化率增长过程的特点,结合灰色Verhulst模型预测可以达到良好的准确性。经过预测安徽省城镇化率将持续较快增长,而带来的经济社会的问题需要引起重点关注并积极有效解决问题,抓住机遇。 -
-
-
【期刊】 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摘要:熊若愚在2016年1月16日《学习时报》撰文认为,实现一亿人在城镇落户意义重大,从供给侧来看,我国面临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减少的压力,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对于稳定劳动力供给和工资成本、培育现代产业工人队伍具有重要意义。从需求侧来看, -
-
【期刊】 人口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我国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始终保持着高速的增长势头,城镇化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城镇化率呈现逐年提高态势.城镇化简单来说就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由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传统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型社会逐渐转变的过程.城镇化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即为人口城镇化.所谓的人口城镇化通常指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或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从而变农村人口为城镇人口,城镇人口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三亿免费文献,扫码轻松下载
